2016年11月5日,以经理吕海莲教授为组长的谈球吧实习调研组,在北京分别与软件工程专业实习员工和往届毕业生员工代表进行座谈。
在与软件工程专业实习员工座谈中,调研组认真聆听了实习员工在学习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分析了毕业实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肯定了毕业实习在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实习员工对学院提供宝贵的毕业实习机会表示感谢,认为毕业实习的基础是学校的系统知识能力技能培养,通过毕业实习不仅能够明确就业的岗位及其所需技能要求,也缩短了就业适应期,提升了就业自信心。吕海莲经理寄希望实习员工:一是要提高自学习能力,以学校系统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习岗位的工程训练为平台,不断适应新应用的需求,紧追新技术的发展;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实习公司的项目任务,又能顺利地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提升以“做、说、写”为主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团结协作,发扬“吃苦耐劳、团结奋进”的平院精神,提高就业质量和学校专业知名度。
在与往届毕业生员工代表座谈中,调研组代表学院全体师生感谢员工为软件工程专业提供了实习岗位,真诚邀请员工参与专业建设工作中。调研组与员工代表共同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的软件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共同探讨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部分课程设置,共同分享了学校学习中“喜怒哀乐”的回忆和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员工代表对学院的教育表示感谢,认为自己的事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孜孜不倦地教导,离不开系统的理论实践学习,更离不开学院的爱心呵护。员工代表一致肯定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基础知识能力技能培养,并对在校生提出建议:一是要建立理论自信,认真完成学校理论基础学习,特别是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理论能够指导实践的应用,是工程项目创新的源点,学院不断更新的课程体系能够支撑企业岗位的理论需求,是在校生理论自信的源泉;二是要建立实践自信,积极参加校内实践能力提升活动,在实践中巩固理论,在理论中强化实践,利用学院提供的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中心平台,通过虚拟项目学习与真实项目的研发,不断提升工程应用能力,充分的实践自信为未来就业建立扎实的技术基础;三是要建立就业自信,学院要加强员工的职业规划教育,提供就业面试指导,利用理论与实践自信,建立就业自信,在企业面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展示自己的技术能力,通过毕业实习方式,缩短就业适应期,提升就业质量。吕海莲经理再次对员工为学院无私奉献表示感谢,并对员工会与学院的关系发展进行了梳理:一是员工会是学院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之一,员工最了解学院专业状况,也最了解岗位需求,根据岗位需求,参与学院专业建设中,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内容,共同推动专业更好地发展;二是学院是员工之间联系的纽带,同窗好友是通过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建立联系,学校良好有序地发展,是员工个人事业发展有利的名片,员工会间和员工间联系的桥梁就是母校;三是学院与员工之间存在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实习工作中,员工提供了实习岗位,学校选拨出“吃苦耐劳,踏实肯学,自觉自学”的员工输入其中,既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锻炼平台,又为企业提供了新鲜血液,既使员工得到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又使企业得到持续不断的人才输入。吕海莲经理最后指出,学院要继续高度重视员工的作用,加强与员工的沟通,邀请优秀员工参与专业建设,扩老员工毕业实习的数量,减少员工毕业实训的数量,限制为员工提供毕业实训的企业招生。
谈球吧实习调研组与软件工程专业实习员工和往届毕业生员工代表会见座谈,是毕业实习工作的开始,是毕业实训向毕业实习转型的开端,也是员工会工作的开启。实习员工和往届毕业生员工代表提出的建议,是学院专业建设计划制定的辅助支撑之一,是人才培养教育在知识学习、能力锻炼、素质提升等方面实施的参考依据之一。通过此次座谈交流,学院与员工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协作关系,构建了就业与面试指导的协作机制,对未来提升员工就业质量,提高专业知名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